解码安吉:开启中国式现代化乡村空间重构、价值重塑(中)
8月14日讯 记者 周宇 《解码安吉:开启中国式现代化乡村空间重构、价值重塑(上)》分析了安吉在中国乡村建设发展不同历史时期的坐标和领跑优势,并发出时代三问:乡村能不能承载新经济?乡村能不能吸引年轻人?怎么提高承载力和吸引力?
本篇将介绍中国式现代化乡村路径的安吉实践。
(资料图)
从“两山”理念诞生地、中国美丽乡村发源地、绿色发展先行地到乡村振兴样板地、乡村创业首选地、全域运营策源地,新的历史时期,安吉给自己设定了新的目标。实现目标的过程就是中国式现代化乡村路径“安吉实践”的过程——通过全域提升乡村人居环境能级、基础设施能级、公共服务能级、文化风尚能级和融合治理能级,催生人才动力变革、产业质量变革、运营效率变革,实现乡村空间重构、经济重构、社会重构,价值重塑。概括起来是三个“一”:
大余村青年人才社区核心区——“青来集”
找准“一类人群”——让青年在乡村大有可为,触发乡村人才动力变革;
瞄准“一类业态”——让新经济业态落地乡村,触发乡村产业质量变革;
实现“一个转型”——用市场思维运营美丽乡村,触发运营效率变革。
找准“一类人群”——让青年在乡村大有可为,触发乡村人才动力变革
如何让青年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通道非常重要。
在探路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建设的过程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安吉把目光首先锁定青年人,探索建立城市人口尤其是城市青年向乡村流动的制度性通道,完善青年人才入乡的激励机制,为各类返乡人员提供财政、金融和社会保障支持,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注入活力。
这一通道建设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青年在村创业类,探索究竟哪些新业态可以在乡村可持续发展;一类是青年在村工作类,探索以数字游民为代表的新旅居工作生活方式,让乡村成为承载更多青年的“大自然工位”。
(1)在村创业——以“余村全球合伙人”为代表的青年乡村创业试验区。
什么样的新业态适合在乡村落地?余村“全球合伙人计划”首先明确了产业赛道,除了相对传统的农林产业、乡村旅游之外,还确定了文化创意、研学教育、零碳科技、数字经济、绿色金融、健康医疗共8个赛道。明确了合伙机制,必须遵循“两入股三收益”原则与村集体、村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成为命运共同体。在这样的产业赛道和合作机制下,余村全球合伙人扮演的是一个“适村业态试验田”的角色,从业态进入乡村到退出乡村建立了标准化的“十步走”操作流程。
第一步发布招募公告,设定了合伙人的几大要求:有市场潜力,紧跟需求趋势;有资金基础,保证稳固经营;有技术支撑,保持创新优势;有资源支持,保持持续增长;有成熟模式,保证快速落地;有品牌影响,具备客源流量。
第二步多渠道招募,包括定向邀约、渠道推荐、自我申报等。
第三步提交商业计划书,按照我是谁、我的优势、我计划在余村做什么、我能为余村做什么、我希望余村提供什么五大方面进行项目路演。
第四步进行商业计划书评审。
第五步结果反馈。
第六步提资谈判,明确空间要求(住宿空间、办公空间、经营空间),明确资金需求(银行贷款或产业基金介入),明确驻村时间及开展业务时间,明确整体团队配置及驻村团队情况,明确给本地带来的价值与效益。
第七步签订合伙人项目协议。第八步项目落地开展经营。
第九步年终评估成果晾晒。
第十步项目退出,分为项目主动退出、合约到期退出和被列入负面清单强制退出三类。出现从事反动违法活动、实地入驻后持续3个月没有实质性经营运作、村民投诉量达3次/月、连续2年未能完成合伙人项目发展目标的60%等5类行为将被列入负面清单。
合伙人项目——青年在村生活灵感便利店
除了标准化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安吉在支持青年在村创业上完善了配套政策。免租期限及交租方式,对于合伙人经营空间免租1年(不含水电)起,租金具体定价及交租方式将在后期根据具体场地位置及业态类型一事一议。房屋装修,本地政府提供对于合伙人经营空间的房屋基础改造及硬装。日常运营补贴,如合伙人保持常态化运营,最高可获得补贴5万元/年。日常经营奖励,合伙人顺利入库后,可获得一次性奖励10万元;后期年经营性收入较上一年同比增长达到15%及以上,可每年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10万元。(入库定义:余村“全球合伙人”在大余村经营项目年产量达到行业内规模以上企业标准,并入大余村“规模以上企业库”。)贷款贴息奖励,如合伙人经营业态符合八大产业方向的,将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贷款全额贴息。住房保障政策,合伙人在余村居住时长为3个月以内,本地住宿可给予一定乡宿联盟免费房票;3个月以上,可给予一定住房补贴。此外,合伙人可同步享受安吉人才购房政策。宣传推介政策,合伙人可共享互通余村大景区内的资源,如统一营销推广、媒体宣传报道、政府渠道推广等,另设置“最佳代言”奖励给予积极参与宣传推介的合伙人。其他优惠政策,大余村村镇举办各类活动,可优先采购合伙人产品及服务;如合伙人招聘大余村本地人,可给予就业帮扶补贴。
在这样的政策支持下,截至2023年6月,余村“全球合伙人计划”已经吸引了40余家合伙人项目落地入驻,吸引青年人才1500人左右。已经入驻的合伙人分成五类。
第一是链接类合伙人,如绿城·树茵里城乡服务,他们负责做链接工作,把村民与村民、原乡人与新乡人、合伙人与合伙人链接在一起;如文益社以“青年在村生活灵感便利店”空间为载体连接城乡资源。
第二是现代农业类合伙人,如原力食品,用品牌化思维、产业链思维做农业;如庆渔堂,一方面全程数字化、智能化、无人化生态养殖,打造高品质余村溪泉鱼,另一方面链接叮咚买菜、盒马鲜生、物美超市等优质渠道,带动农民增收。
第三是乡村美学类合伙人,如手造时代·余村绿工场目标将年轻人喜欢的手造艺术、手造活动、手造咖啡、手造集市带到乡村;如山系生活,将露营达人与安吉绿水青山做链接,利用矿坑、草坪等户外空间,以露营、户外美食经营为核心,联合开展商业品牌发布会、推介活动、企业团建,引进综艺节目、研学机构入驻。
第四是艺术类合伙人,如迷笛艺术周,通过不定期举办音乐艺术派对、迷笛音乐艺术沙龙等方式,用音乐链接城市和乡村;如美在余村项目,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中国传统国漫美学带到了余村,为艺术类项目孵化和链接提供品牌支撑。
第五类是新经济类合伙人,如周末酒店·余村宿集数字文旅运营项目,通过APP、微信公众号、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内容运营,帮助全国的酒店民宿做策划、写作、设计、拍摄、直播等服务,以图文、榜单、直播、短视频等方式,实现消费从“种草”到“拔草”;如有院儿短视频带动当地新老农人做IP孵化;如浙大控制学院在余村的机器人科技创新基地,把机器人成果运营实验基地落在了乡村。
(2)工位在村——以“数字游民公社”为代表的“大自然工位”让更多青年成为在村工作的“新村民”。
2023年6月,大余村青年人才社区发布了“大自然工位”计划——依托绿水青山的优质乡村环境,将大余村内的山水林田湖等自然资源与草坪、阶梯、咖啡馆、农家院子、集散中心等各类空间进行整合并分类为“沉浸式大自然工位”和“风景式大自然工位”,目的是吸引更多可以把工作地点放在乡村空间的青年,他们可能不直接从事与乡村建设相关的工作,但是他们成为在村工作的“新村民”。
大自然工位
之所以会发布“大自然工位”,灵感来源于数字游民公社。2021年3月,负责安吉溪龙乡“白茶原”乡村振兴项目的上海开发商找到了许崧和阿德,他们是在大理生活了近十年的“逆城市化”践行者,对于大理已经兴起的数字游民集群有实践方法也有人脉圈子,在安吉打造一个功能更为健全的数字游民公社的计划被提上议事日程。
2021年12月,溪龙乡溪龙村的一间废弃竹木加工厂被改造成拥有会议室、共享厨房、健身房、篮球场、工位和80个床位住宿区的功能健全的安吉数字游民公社(DigitalNomadAnji,简称DNA)。截至2023年7月,这个家家户户种白茶的地方,来了近900位背着电脑的“新村民”。
单看900这数字不大,可对比溪龙乡总人口就会有更深的感觉,整个溪龙乡总人口不过9000多人。这些几乎都从城市里来的“新村民”不自觉地成了助力安吉乡村空间重构、价值重塑的参与者和实践者。按照青年人的习惯和喜好,DNA编辑了《白茶园小报》,盘点了溪龙乡周边咖啡店、露营地、夜宵店等等吃喝玩乐的攻略;撰稿、绘画、编辑、设计了3册《白茶原手账2022》,分为生活日记、设计手记、风物笔记三大主题。
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成为链接城乡资源的一个个纽带,链接“人”的资源、链接“产业”资源。
做餐饮的小廉,虽然不是数字游民,但因为数字游民朋友来到DNA小住,不仅被安吉乡村的环境吸引,而且看到了潜在的市场需求。在日本学过餐饮的他关掉了昆明的餐厅来到安吉乡村创业。11月,“炎·薪火Bistro”在安吉乡村开业。新店开业后,一度冲上了大众点评湖州市西餐厅好评榜榜首,现在位居安吉县西餐好评榜首位。这间餐厅的设计,则是由另一位DNA游民、建筑设计师操刀的。
在大余村青年人才社区的核心区“青来集”,安吉数字游民公社二期——“DN余村”就是“大自然工位”的一部分,拥有7188平方米的室内面积,由A、B两个相邻的独立空间组成,空间内包括51个客房(15个多人间,36个单人间和双人间),超过4000平方米的联合工作空间,已经具备了自我良性运转的能力。
(3)打造“大自然工位”,政府需要做什么?
首先是乡村基础设施的能级提升。分为一大一小,“大”的是建设以“青来集”为代表的人才社区。这个大型青年人才社区总占地面积80亩,内有建筑26栋,总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可提供独立、共享等各类办公工位1200余个,另有阳光草坪、青来广场、田野露营等公共服务空间。园区内有青来食堂、咖啡、火锅、烧烤等多类商业配套,以及共享电动车等公共交通,全方位满足青年人工作与生活需求。“小”的是细节微配套,比如5分钟交通半径满足充电电源、饮水购物、公共卫生间等需求,配套至少3辆共享单车;10分钟交通半径满足会议室、急救药箱、共享雨伞、共享打印等需求,配套至少5辆共享电动车;打造一套数字化工具,可以通过电子地图显示各类别工位使用情况和配套标准、查找附近餐饮住宿、实现一键报警、一键就医、一键报修等功能。
其次是社会治理的能级提升。2023年年初,面对“游民公社”新业态,安吉建立了跨部门“一件事”协同管理机制和工作流程,提供社保医保参保、生育登记、灵活就业登记、薪资劳动纠纷调解套餐式安心服务等。围绕旅游博主、数字码农等32类数字游民在游民公社生活、工作、娱乐等方面需求,会同DNA游民公社和医保局、人社局、公安局等部门,梳理确定了9项高频服务事项,设立了数字游民改革“一件事一次办”综合专窗,推行“申请材料统一提交、申请信息归集共享、不同事项联动办理、办理结果实时反馈”的一体化经办模式,“一张表”集成服务、“一站式”联合办理。
安吉计划到2024年累计推出3000个“大自然工位”,配套“5分钟服务圈”,保证通电畅通、网络畅通、交通畅通,输出“一张工位地图”“一套专属标识”和“一套服务标准”,把工位搬进绿水青山。
瞄准“一类业态”——好风景布局新经济,触发乡村产业质量变革
在传统视角来看,乡村主要是承载农业生产、文旅休闲的空间,而说到数字经济、科技创新等产业赛道时通常不会想到乡村。但是在安吉看来,乡村一定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空间基础,尤其是承载新经济业态的空间基础。
“长”在绿水青山间的露营帐篷
安吉一直在探索和拓宽乡村的生态产业化渠道,如“千家乡宿”“百村万帐”等业态,积极推广“安营吉地”露营品牌,巩固“长三角露营天堂”地位。老牌竹茶产业也都迎来了新生,竹林碳汇撬动了百亿资金,“安吉白茶”这片叶子走出安吉带富了更多中西部百姓。相较于农文旅产业,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经济以有限土地资源发挥了较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时也符合绿色生态导向。
乡村如何承载新经济?既取决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也取决于政府是否有为引导、创造条件。安吉的实践是,依托绿水青山的自然生态优势,立足高能级的乡村发展基础,通过“基金+直投+落地”招商新模式,将生态红利引流到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大力吸引基于数字经济的新经济业态落地乡村,打破传统乡村产业布局,建立更加现代、更具竞争力的乡村现代产业体系,涵盖了生命健康、元宇宙、新能源、新材料、新零售、新教育、新文娱、新服务等新经济细分领域。一年内完成6家新经济企业落户安吉并上市。上市企业“安吉板块”初显成效。
具体的做法有三方面。
第一,立足绿水青山优势,找准安吉在新项目引投方面的优势坐标。一是建立规模化产业基金。2015年,安吉县设立第一支产业基金,开始探路基金招商。2018年,浙江安吉两山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取得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解决了有投资权缺话语权的问题,基金招商转入规范管理阶段。2020年以来,安吉县做大产业基金规模,采取子基金、直投投资和定向基金三种模式运作产业基金,发挥国有资本撬动作用,深化与招商局资本、启迪创投等头部机构和“专精特新"细分赛道机构合作,形成了从天使轮到Pre-IPO轮的基金矩阵。设立一批定向基金、行业子基金,以重磅定向投资提升优质项目引育话语权。探路基石投资,对接拟在境外上市企业,参与港股、美股战略配售,推动企业“总部+人才”双落地。二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聚集一批具有产业背景、金融背景的人才,通过导师帮带、一线历练,建成一支懂产业、懂政策、懂市场、会谈判的“政府投行队伍”。目前,安吉县产业基金管理团队中拥有基金从业及其他金融类资格14人,投资经理均有5个以上项目投资经验。近三年来,该团队研判项目1000余个,形成投资意见书200余份。两山私募公司被评为省优秀政府引导基金管理机构。三是联结多样化合作资源。紧密联结各类专业机构,建立了细分行业资源库,包含20余家专业中介机构、20余家基金管理公司、40余位各行业资深专家及一批行业咨询机构,项目库项目长期滚动保持在50个以上,合作机构和专家在项目推介、行业研究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撑。
盛大科技上市敲钟
第二,系统思维,打出基金招商募、投、管、退组合拳。一是服务由“给企业优惠”向“给企业机会”转变。如,以基金招商引进能链智电,于2022年6月登陆纳斯达克,成为我国充电服务行业第一股,促成其与民宿SAAS行业头部企业“订单来了”合作,探索“民宿+充电桩”发展新模式。二是建设高能级战略平台促进业态成型。安吉举全县之力打造了“两山”未来科技城,加速形成产、城、人融合发展态势。创业平台支撑方面,加快打造安吉财富中心、数智产业中心等创业空间,为商务办公、科创研发等提供配套,形成青年人创业集聚地。生活服务配套方面,加快建设文化艺术中心、游憩商业中心等,致力于打造青年人生活优选地。三是强化青年大学生招引灌注生机活力。58.6万常住人口的山区小县安吉确定“招引十万名青年大学生”的第一战略目标,出台《关于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八条政策》等一揽子举措,在项目招引中突出大学生数量核心指标,为大学生提供租房购房、厂房租赁等补贴,打造“就业创业最安吉”品牌。如,灵峰街道利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优势,引进独角兽“快电”“订单来了”等青年创新创业项目,2022年以来已招引1100余名大学生。
第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做企业家能处、靠得住的朋友。一是加强要素供给,实现配套留企。安吉加大国有企业、乡镇、平台整合力度,加快布局产业飞地和创业园区,形成“产业基金+创业空间+产业政策”的立体化要素供给体系。建立“1企业对N干部”的工作团队、上市企业与拟上市企业的“导师帮带”关系,形成25家培育企业、80家精选企业和161家发现企业的三级上市梯队。如,在安吉县开发区、金融发展服务中心等单位合力下,濠瞭科技实现当年招引、当年落地、当年上市,尤其是招商干部从第一次与企业接触,到完成基金招商协议签订只用了21天。二是强化风险管控,实现拴心留企。坚决把好项目研判关,做好商业、财务、法律尽调,减少源头决策失误率。把好项目招引关,与项目方签订对赌协议,为项目在该县发展提供合同约束。把好项目落地关,引导项目方购买创业场地,鼓励青年人才落户安吉。如,2022年10月国内元宇宙“第一股”飞天云动在港股上市,该公司落户“两山”未来科技城天使产业园,与百度、京东、阿里等企业深度合作,推动了数字经济类项目充分集聚。三是优化创业生态,实现氛围留企。通过“部门+乡镇+国企”联办模式,分领域开展人才招商项目路演大赛、“两山杯”创业赛事等系列活动,吸引优质创业项目和团队,今年以来已招引青年创业项目72个。开设创业雏鹰、雄鹰、精鹰、群鹰训练营等培训班,提高创新能力,促进创新发展。2022年以来全县已开展训练营59期次,培训1969人次。
实现“一个转型”——以市场思维运营美丽乡村
进入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乡村几乎都已经完成了前一轮的美丽乡村建设,无论是村容村貌还是基础设施都有了质的飞跃。但是新的问题随之而来,如何把原来的以政府财政撬动为主的模式调整为以市场力量撬动为主的乡村振兴模式?运营乡村的团队来了,又如何与村集体、村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保证多方共赢?
安吉的答案是以市场思维运营美丽乡村。
第一是创新运营和建投机制。探索“国企+运营团队+村集体+村民”四位一体的格局,推动乡村运营由村级主导向市场主体转型、建投从财政投入向社会投资转变、价值实现机制从有形资源向有效资产转化。
“国企+运营团队+村集体+村民”四位一体的格局是指,国资平台公司承担投资主体责任,成立乡村建投投资集团,通过一定程序持有区域内部分存量和增量资源资产,实现保值增值功能。运营团队主要负责对整村或多村联合的区域进行运营定位、策划、规划、设计、运营、经营业态招募等,通过运营项目获得收益。强村富民公司通过代建或建设并出售运营所需的增量固定资产等方式获得收益,实现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功能。村民通过“以资源资产入股,实现拿租金、挣薪金、分股金”的“两入股三收益”机制实现收益保障。
这个格局主要解决乡村运营的三个痛点问题:一是运营团队有资源但是缺资金,不愿意重资产投入;二是国有企业有资金但运营不专业;三是运营项目公司挣到了钱,村集体与百姓却收益不大,百姓财产性收入不高。
第二是优化乡村营商环境。营商环境不是只有城市需要,乡村也同样需要。没有好的乡村营商环境,就没有好的乡村发展。首先就是完善乡村产权制度,给投资者吃下产权定心丸。安吉对产权清晰的乡村资源资产,核发所有权证。对产权不完整的资产资源,创新开展使用权证确权。积极开展金融创新,探索乡村资源资产所有权证、使用权证的抵押担保等融资功能。其次是建立乡村信息共享机制。全域构建资产资源一张图,做到底数清家底明,为乡村运营项目招引奠定扎实基础。第三是加强要素保障。安吉每年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在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指标的情况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优先用于乡村能级提升和乡村运营需要,农业标准地优先用于全域乡村运营项目。加大资金保障力度,每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资金占比不低于6%。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改变乡村振兴专项资金传统的以奖代补方式为对乡村运行项目建设的资金贴息等多种形式并存。设立乡村产业发展基金,通过引入不同类型的基金管理人和社会资本,以乡村振兴产业引导基金、乡村产业担保基金、乡村产业并购基金以及产业发展基金为基本脉络,结合不同基金类型和风险偏好,联动外埠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扶持乡村经营项目,推动乡村经营企业从中小型变身成为优质大型企业。
“深蓝计划”网红打卡点——孤独的平台
第三是深化“两入股三收益”改革。构建乡村运营中可持续的利益联结机制至关重要,安吉将乡村资产资源“两入股三收益”作为对项目政策支持、要素保障的必备条件,纳入“大前办”集中审批。在保障营商环境的前提下,指导现有项目尽快实行资源入股。优化乡村大脑升级,以人、房、地为数据底座,实现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可视化、可预警。财产性收入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达到4%。
位于梅溪镇红庙村的“深蓝计划”就是“两入股三收益”的典型案例之一。红庙村联合大学生创业团队,抓住颜值经济与IP经营两个要点,将村里一处废弃矿坑打造成网红景区,2022年5月开业以来已经吸引了40万名游客,单日接待量最高达8000余人次,售卖咖啡5120杯,单日最高营业额30万元。咖啡馆初始投资300万元,村民和村集体以资源、资金入股达49%,目前咖啡店营收近千万元,已经为村集体增收200多万元,村里拿着分红修好了新路,完善了咖啡馆停车场。随着咖啡馆项目的良性运转,“深蓝计划”团队也从最初的7人发展到现在的百余人,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人。目前,他们正在推动“深蓝计划X·玩物燥市”,利用废弃木材厂原有建筑及集装箱进行空间改造,吸引大学生在村创业。
据统计,安吉农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100万元的行政村比例从2018年的42.55%上升到2022年的73.8%,增幅较大。
编辑:董科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