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助拦停列车、接收旅客、引导直升机……这名铁路人值得点赞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孙宏阳 通讯员 董策 郑宏健 李响
8月4日,K396次列车滞留旅客全部安全转移后的次日,面容憔悴、双眼布满血丝的北京西工务段雁翅线路车间副工长贠鹏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工区,沉沉地坐在椅子上,今年31岁的贠鹏几番哽咽地讲述着刚刚过去的那段惊心动魄的时光。
【资料图】
紧急情况协助拦停旅客列车
7月29日,受暴雨影响,北京西工务段雁翅线路车间副工长贠鹏冒雨对管内丰沙线线路设备展开检查,经历先后3轮检查,30日16时15分,他发现丰沙线一处路基出现塌陷,车间随即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进行抢险,在历时15小时不眠不休的努力下,31日6时,水害处理完毕。
正当大伙准备喘口气的功夫,9时许,贠鹏又发现丰沙线3号桥下水量过大,湍急的河水疯狂拍打着大桥桥墩。然而,由乌海西至北京丰台站的K396次列车眼看就要抵达3号桥了。
情急之下,贠鹏迅速联系落坡岭站行车室,大声喊道:“列车抓紧回撤,确保安全,快让列车撤回去!”
有了贠鹏的第一手讯息,K396次旅客列车终于顺利回退,但7号隧道方向的泥石塌方又接踵而来,贠鹏等人不顾生命危险抓紧清理水害,但短时间内,汹涌的水势便已涨到胸口,身后的泥石也从山上滚滚落下。绝望中,贠鹏拿起手机拨通了视频电话:“媳妇你什么都不要说,我可能回不去了,记住这些人的名字,高佳奇、王冬伟、张渊、宋卫强、雷志平、藏乐、孙海亮、杨康、李泓言、王晓龙,如果我真的带着这些孩子牺牲在这里,你一定要将这些名字传出去!”说罢便挂断电话。
好在幸运的是,在一位老班长的引导下,众人发现了一条未被泥石阻挡的小路,这才平安脱险。
接收照顾300余名受困旅客
已然连续奋战近2天,刚回到工区的贠鹏众人还没来得及休息,电台又忽然“热闹”了起来。原来,返回落坡岭站的K396次列车因汛情严峻,需要紧急转移旅客至安全地带,车站站长马瑞新询问道:“目前车上一共有980人,你们工区能接收多少人?”
“我们最少能收50人!”贠鹏肯定地答道。紧接着,贠鹏和工区职工们每人盯控一节车厢,帮助客运职工维持旅客下车秩序的同时,也组织大家有序进入工区休息,就在这样的紧张忙碌之中,贠鹏所在的工区总计接收了300余名受困旅客。
不过,接收旅客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房间怎么住”“物资够不够”等等问题都在等着贠鹏去逐一解决。
“大家把自己的宿舍全部腾出来交给旅客,把咱们的所有物资也提供给旅客!”在贠鹏的指挥下,张渊、王冬伟、杨康、高佳奇等职工立即打开宿舍门,帮助旅客搬运行李、入住房间,他们还把自己贮备的食品、药品、日用品等各类物资倾囊相授交给旅客,甚至把小菜园里的蔬菜“一股脑”摘完,为旅客充饥。
安置好了旅客,贠鹏等人又继续投身抢险工作,抢修回来,贠鹏和王冬伟回房间拿取物品时,发现有一位旅客躺在工区床上,脸色发白,嘴里不时传出微弱的声音。贠鹏见状赶忙上前询问,“您是哪不舒服吗?”
这名旅客有气无力地回答道:“我的低血糖犯了,动不了了。”听完旅客情况,贠鹏连忙回到办公室,把妻子留给自己防止低血糖的糖块给了旅客。为防止旅客症状加重,贠鹏和同事们轮流在床前守护,直到旅客恢复正常,这才放心离去。
夜幕笼罩下,旅客们都已在房间内沉沉睡去,可大家不知道的是,包括贠鹏在内所有干部职工却只能在走廊、私家车或工程车内休息,他们把自己的房间让出来,心甘情愿待在室外,就为了让旅客们拥有一个更为舒适、安全的休息环境。
帮助深陷淤泥的旅客脱困
8月1日上午,连续下了几天的大雨终于停了,在雁翅线路车间主任师春喜的带领下,贠鹏、高佳奇一行人对丰沙线进行雨后检查。
“贠鹏、佳奇你们去看看七号隧道情况。”听到命令后,贠鹏两人动身前往隧道,沿着掩埋隧道的滑坡体一口气爬到了接触网的高度时,贠鹏隐约听到一声呼喊,“救命!救救我,我快不行了”……
贠鹏用头灯扫射一周,发现在离隧道口不远处,有一名旅客陷在了厚厚淤泥里。原来这名旅客头脑一热,想要徒步回到北京市,但对地形和现场环境毫无了解的他,在无路可退的情况下陷到淤泥中,渐渐筋疲力尽、心理崩溃走不动了。
听到呼唤声后师春喜也一同赶来观察情况,看到旅客身处危险,贠鹏本能的想要进入隧道提供救助,可他定睛一看才发现,此时旅客周边的淤泥实在太多太厚,如果贸然下去,不仅接近不了旅客,还可能会使两人同时发生危险。
“你别担心,这儿的地形我们很熟悉,你脚下是淤泥最深处,再往前走,地势会越来越高,马上就能走出来!千万别放弃,我们陪着你,肯定没危险!”贠鹏和同事们简短有力的话语让这名旅客的求生欲再次点燃起来,只见他把雨伞当作拐杖,右手倚着墙壁缓缓向前拖动,经历了近一个小时艰难前行,终于挪到了贠鹏近前。
“把伞拿起来!”在贠鹏指挥下,旅客拼尽全力,把手中雨伞尽可能向前伸出。贠鹏则左腿后撤成弓步、右腿向前探出,伸出双臂终于抓住了旅客投来的雨伞。眼见“生命线”终于贯通,身为退伍军人的贠鹏立刻使出全身力气,拼命向后拉拽雨伞,最终在贠鹏和大家共同努力下,旅客终于获救,从隧道淤泥里逃离出来。
脱离危险后,旅客想通过手机转账三千块钱,赠予贠鹏等人作为感谢,却被贠鹏一口拒绝,“人民铁路为人民,我们都是铁路职工,确保您的安全,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这钱我们绝不能收!”
引导运送救援物资直升机升降
“到落坡岭准备空降时,我们选到一个院子,但条件复杂,有篮球架、晾衣绳、树等障碍,地面突然有名同志举了一红一黄两面旗子,很专业地引导我们向他的位置着陆,机组观察确认后,最终完成救援。”日前,参与向落坡岭站K396次列车受困旅客空降救援物资的北京市公安局警务航空总队飞行大队崔国栋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
这名被称为“很专业的同志”正是贠鹏。时间来到8月1日,为保障K396次列车受困旅客的生命安全,当日下午,北京市迅速派出飞行大队携带食品、生活用品等救援物资,抵达落坡岭站上空准备空降。
“快看,直升机,我们有救了。”受困旅客欢呼起来。然而,直升机在空中一直盘旋,无法降落,一双双眼睛由渴望渐渐变成疑惑。此时,地面的院子里,与救援武警战士一同蹲在地上的贠鹏,凭借着曾在蓝天救援队的经历,判断出直升机正在找寻降落位点。
贠鹏巡视一圈看无人行动,便赶忙问向身旁武警战士,“你们做过直升机地面引导工作吗?咱这地形比较复杂,直升机如果不知道空降位置,完成空降会很难。”几名官兵纷纷摇头。
直升机一直在院子上空盘旋,曾在蓝天救援队参加过多次直升机救援任务的贠鹏知道,飞机如果无法确定安全降落地点,将会取消此次救援任务,那意味着受困旅客后续会面临更大的困难。
想到这儿,贠鹏不再犹豫,掏出自己工具包里的红色、黄色信号旗,快速选取院子中间适合直升机降落的一处开阔地,再对电线等难以发现的障碍物体进行确认后,便双臂挥舞信号旗向天上发出信号。
直升机又盘旋了一圈后,发现了贠鹏的信号,迅速由盘旋变成了悬停。贠鹏根据曾经学到的飞行旗语,一遍遍向直升机发布“降落”的信号,并根据飞行降落的行程,发布横向调整的信号。
降落时,直升机风力巨大,风压将贠鹏的手臂压得越来越沉,他便趴在地上,两只手使足劲儿紧紧抓住信号旗,努力克服大风阻力不断打出信号。在贠鹏专业的引导下,直升机缓缓降落,院子里的群众沸腾了,巨大的螺旋桨轰鸣声和风声,都没能淹没受困旅客的欢呼。
“谢谢您”“什么”“我说谢谢您”……直升机成功落地后,贠鹏迅速加入搬运救援物资的行列,将物资递给受困旅客时,大家都对他表示感谢。
搬运完直升机物资后,飞行员向贠鹏连竖大拇指,并用手语提示他后退保证安全。贠鹏明白,直升机在升降过程中最危险,螺旋桨可能会带来七八级的风力,贸然起身会十分危险。
于是贠鹏拿起信号旗进行起飞引导,他先向周围群众打出下蹲的信号,见所有人蹲下后,贠鹏单膝跪地,身体贴近地面,两臂伸直向上打出起飞信号,直升机在他的引导下缓缓起飞,欢呼的人群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段虽被扬尘覆盖,但永远铭记在心的一幕……
为研学团学生家长们报平安
在K396次列车受困旅客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那就是包含44名学生的麦步研学团。
“叮叮叮”“叮叮叮”……接收受困旅客后的一个晚上,贠鹏忽然接到了一通电话,话筒那头传来的是一位女性的声音,“我的孩子是研学团的一员,可他的手机可能是没有电了,我现在根本联系不上他!您能不能帮帮我?”这位母亲用颤抖的声音向贠鹏说道。
贠鹏见状连忙安慰,“您放心,首先孩子的安全是没有问题的,我们铁路与社区接收了全部旅客,一人不少,大家吃饭、喝水、住宿是有保障的,您要不放心,我就去帮您看一下。”贠鹏放下电话就向社区奔去。
到达社区后,贠鹏很快找到了研学团老师,在与老师的交谈中贠鹏了解到,所有孩子在铁路和社区的照顾下身体和精神状态良好,现在都已安稳睡去。贠鹏又将所有孩子父母的联系电话收集到手,将要起身时看到武警官兵到来,当贠鹏得知官兵为参谋长时,他声泪俱下地说道:“部队进驻了,说明我们都安全了!”
为了尽快给每位学生家长们都报一声平安,贠鹏利用唯一能连通外界的电话,联系到段调度指挥中心的李国梁、王恒越二人,大家一起“分工合作”,逐一拨通家长电话,向他们告知孩子平安无事的宝贵信息。
“太好了,谢谢您”“这两天我一直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都快急死了,多亏了您这通电话”“请您帮助我多多照顾孩子,麻烦您了” ……
电话声接连不断,贠鹏等人一直打到了凌晨1点半才算结束,虽然连续几天的奋战,让贠鹏嗓子已经沙哑到几近失声,但他依然坚持了下来,只为了让电话那头的家长们放下心来,不再担心、焦虑,踏踏实实地等待孩子平安回家。
护送旅客安全撤离
8月2日,好消息传来,当天晚上,将由武警官兵“一带一”带领K396次列车旅客突围,统一乘坐临时旅客列车返回北京丰台站。
撤离时,由于时间紧急、人数众多,贠鹏等人不顾连续多日奋战的身体疲惫,主动请缨前往社区、工区和车站引导旅客。夜幕下,即将迎来的徒步撤离,让旅客们再一次陷入到“惶恐、不安和焦虑”的情绪中,人群也随之变得嘈杂起来。
但当旅客们看到贠鹏的身影,人群中立即响起了这样的声音,“穿黄马甲的人特别好,咱们听他们的,跟着他们走!”
看到旅客们如此信任,贠鹏也随即向前来支援的部队领导汇报道:“首长您好,我是这里的工长,我很熟悉这里的地形,我来带队吧!”
听闻此言,部队参谋长一边拍着贠鹏的肩膀,一边说道:“好!那为我们领航的任务就交给你了!”
一路上,在贠鹏的领航下,官兵和旅客们平安顺利抵达目的地。临别前,旅客们自发向贠鹏挥手告别,有人给予祝福、有人拥抱、有人握手,大家纷纷向这些“黄马甲”表示着感谢与敬佩,而与旅客们分别后的贠鹏等人则顾不上休息,转身继续投入到紧张忙碌的线路抢修之中……
只是,此时贠鹏和同事们“惨不忍睹”的样子实在令人心疼,衣服被汗水雨水浸透,身上长满了热痱子、湿疹和水泡;几日几夜的不眠不休加之让出食物后的空腹作业,使他们的脸庞逐渐消瘦,身上的结痂记录着他们的经历,手上的老茧像是在讲述着他们的故事……
有人问贠鹏这一切值得吗?他微笑着回答:“值得!如果一切重来,我依然会冲向最前线,因为我是中共党员、中国铁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