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进入效率战场|焦点分析 信息
文丨李安琪
编辑丨李勤
3.5万辆预售订单,这是小鹏G6目前打下的市场局面。虽然是可退的意向订单,但对于销量萎靡近半年的小鹏汽车来说,无异于一场久旱甘霖。
(资料图片)
资本市场也嗅到了公司状态切变的信号,6月30日,G6上市第二天,小鹏汽车股价最高上涨15.67%。
小鹏为G6车型押上了一笔大赌注,全系标配:800V、SiC碳化硅平台,3C电芯,前机舱、后地板一体式铝压铸车身技术,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等。
高配低价向来是车企销量的主引擎。蔚来上半年的销量萎靡,在全系降价3万元之后,立刻得以改观,6月份销量再次重回万辆。交给小鹏汽车的答案,也不复杂。
G6在配置拉满之后,给出了20.99万元的起售价,甚至配置了双Orin和双激光雷达的智驾580长续航MAX版本,也只需22.99万元。而在行业当中,同级别的智能驾驶配置车型,大部分都在30万元以上。所以,即便G6造型设计遭到不少用户诟病,但依然未影响销售势能的倾泻。
从去年9月小鹏G9发布失利,公司陷入经营低谷,到今天新车G6的预订单火爆,小鹏汽车显然迈出了走出阴霾的关键一步。这背后是公司对营销和产品策略的纠偏,更是战略重心从智能化技术单点,向三电、快充和车身乃至制造领域的倾斜。
换言之,小鹏汽车在接受经营危机的捶打后,开始更像一家汽车公司,也势必和其他发起价格攻势的车企一样,进入焦灼的效率之战。
沉痛的“造车课”
今年来,曾经的热销车型P7改款高光不再,以单月3000-4000台左右的销量帮助小鹏撑起了基本盘。而对于逆风局中的小鹏汽车来说,毫无疑问的翻盘点就是这款中型SUV车型G6。这不容有失。
新车上市前大半个月,小鹏汽车的线下门店已经开始出现G6展车的身影。从销售人员的介绍来看,智能驾驶、语音交互、800V超快充、一体化电池车身,大空间、露营模式等都是G6的重要卖点。
小鹏G6正在三电等方面持续打造长板,比如搭载了800V高压碳化硅SiC平台、全系标配3C电芯。小鹏表示,在其自营超快充桩上,G6充电10min,能续航提升300km;在社会标准快充桩,对比传统400V平台充电快1倍以上。
“G6不只是纯粹为了800V充电系统而专门设置的,它可以兼容现在大量的400V的低压桩,升压过程中同样可以实现快充,我们并不急于去铺很多超充桩,现在很多传统桩也能用G6完成快充要求。”小鹏汽车动力总成负责人顾捷说道。
除了一系列缜密的销售筹备、明确的卖点提炼,小鹏的品类精简、平台化研发策略也推行得相当坚决,尤其对过去动辄10余个电池包选型做了大幅度裁剪。
有产业链人士透露,小鹏为了砍掉冗余车型,不惜毁约多个下给蜂巢和亿纬锂能的电池配套订单,“已经投下的产线也停掉”。
好在今年的电池行业订单匮乏,电池厂虽有怨言,“但只要小鹏后续承诺给订单,合作还会持续”。
此外,在产能爬坡上,小鹏汽车也有所绸缪。小鹏G6将在7月开始交付。有小鹏销售告诉36氪,此前的预售动作,就是为整体的产能爬坡争取更多时间。36氪从产业链获悉,小鹏当前给出的G6车型7月销量预测为7000辆,8月能够达到8000,长远过万。
对小鹏汽车和上下游配套企业来说,这个目标显然是必须达成的任务。
智驾不再是唯一,进入效率鏖战
智能驾驶,一直是小鹏汽车的长板。小鹏G6主打全场景辅助驾驶XNGP,包括高速GNP、 城市NGP、停车场记忆泊车等。据小鹏汽车官方,在2023年上半年,XNGP已在北上广深4个城市开放,但还是基于高精度地图的版本。
何小鹏表示,目前其城市NGP百公里紧急接管的次数是0.65次,但每百公里的人工主动接管还有10次。这也是城市辅助驾驶复杂之处。车企们不仅要解决复杂的路况,最重要的是,如何提升消费者对智能驾驶系统的信心。
为此,小鹏汽车预计在今年下半年,将不依赖高精度地图的XNGP覆盖至50个城市。
此外,小鹏汽车还将在今年四季度将向所有XNGP用户推出「AI代驾」模式。这意味着,在没有高精地图覆盖的区域,小鹏汽车也根据用户习惯个性化定制智能驾驶路线,实现A点到B点的高等级辅助驾驶。
“「AI代驾」模式的底层依赖于无高精度地图,假设无图模式下城市辅助驾驶做到平均分85分,我认为AI代驾模式可以提高到90分甚至95分。”何小鹏在采访中说道。
这也是车企在大规模推行城市高级辅助驾驶的普遍策略。此前,理想汽车也宣布将推出通勤NOA,预计下半年开放100个城市。此外,华为、蔚来等公司也在城市领航辅助驾驶领域紧追不舍。
何小鹏在采访中放言“智驾能力领先友商12-36个月”,但从“无图”技术进展、实际的道路体验,以及开城目标、进度等多个维度来看,各家显然并无明显差距。
换言之,2020年之前,小鹏汽车在国内的智驾研发和投入独树一帜,而2020年之后,同行开始大举投入追赶,以致当下小鹏汽车的智能光环早已褪色。
公司必须需要拾起整车的三电、空间,以及向后传导至制造、研发和产业链的运营效率。有行业人士透露,小鹏G6虽然给出了不俗的销量预测,但武汉工厂前期的爬坡并不顺利,近期才有所好转,而距离月交付万台仍有近一半的差距。
要知道,极致性价比从来都是巨头的游戏,比亚迪可以通过垂直整合供应链,将成本不断压低,做到油电同价,特斯拉可以在年初的连番4次降价后,依然吃到近20%的毛利率。
有小米汽车人士也告诉36氪,如果想把成本极限压低,就要梳理每个环节,考虑是否能够打破、重塑,目前小米汽车正在对物流、供应链结算、研发等各个环节进行拆解,以期压低成本。理想汽车为应对日益逼仄的市场环境,同样在筹备一套体系化的制造研发和供应链系统,以及严密的成本核算体系。
而小鹏汽车显然只是迈出了通过性价比斩获订单的第一步,想要持续哺喂这一战略,背后极限、漫长的效率之战才刚开始。
当然,回到造车业务决策中心,即将带领公司驶出低谷的何小鹏,似乎有所准备,他在媒体采访中坦言,如果一个公司只靠一款车或者一个节点都是错误,“汽车是个长线的事情,体系的能力更重要。”